当前位置:首页 >焦点 >青海俗语中的“兔” 正文

青海俗语中的“兔”

来源:清宥头条   作者:探索   时间:2024-03-28 23:44:46

原标题:青海俗语中的兔“兔”

兔送福禄。杨成君 作

2023年是青海农历癸卯年——传统十二生肖中的兔年。汉代王充《论衡》中说:“卯,俗语青春的光坂兔也。兔”生肖中的青海兔与地支中的卯对应,就是俗语人们常说的卯兔。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作为吉瑞之物出现,兔比如神话传说中在月宫捣药的青海玉兔。藏族吉祥四瑞图中也有兔的俗语形象。关于兔的兔成语典故很多,譬如守株待兔、青海青春的光坂兔死狐悲、俗语狡兔三窟、兔兔犬相争等等。青海在青海民间还流传着一些与兔相关的俗语方言俗语。

“兔儿靠腿狼靠牙,各有各的撩乱法。”这句俗语意思是说,兔子的腿就像狼的牙齿一样,是其生存的有利条件。兔子的后腿长且发达,奔跑速度极快,这利于它躲避天敌。由“兔”字衍生出来的“逸”字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就解释为“兔子善逃”。《孙子兵法》曰:“始为处女,后如脱兔”,《淮南子》中说:“兔子走火如马则追风逮日”,都是说兔子奔跑速度之快。

“山里的兔儿狗撵出来,心里的话儿酒追出来。”这句青海俗语的意思是,只有放出猎狗,才能把伏在草间的兔子撵出来;只有酒喝到一定程度,才能说出心里的实话。《诗经·国风·兔罝》中说:“肃肃兔罝,椓之丁丁”,意即布置好捕兔的网,再敲打木桩惊出兔子。可见早在先秦时,人们就已经用打草惊蛇的方式捕兔子了。出自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的“兔死狗烹”这个典故,也是用兔子和猎狗来比喻事情成功以后,把曾经出过力的人杀掉。

“不见兔儿不撒鹰。”常用于讥嘲那些不见到利益,就不肯前期投入的人。这句俗语来源于人们饲养猛禽捕捉兔子的现象。苏轼在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里写道:“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则逝矣。”“兔起鹘落”这个成语,其字面意思是说伏在草间的兔子才起来,鹘(一种猛禽)已经猛冲下去了。一个“落”字把鹰类猛禽捕捉兔子时的敏捷、迅速描绘得淋漓尽致。后来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写文章或作画时下笔如神,毫不凝滞。中国传统武术里有一个招式叫“兔子蹬鹰”,说的是兔子对鹰的反杀,虽然这种情形在现实中并不存在。青海下弦代表曲目《林冲买刀》里表叙林冲得到宝刀后,难掩内心喜悦,当院舞刀时说“好汉手执宝刀,要试宝刀的威风,上耍雪花盖顶,下耍古树盘根……上耍黄鹰展翅,下耍兔儿蹬鹰……”

“下坡里撵乏兔儿。”兔子的后腿长,前腿短,所以在下坡时不仅不能显示出善于奔跑的长处,而且跑太快还会翻跟头、打滚儿。所以青海人就用“下坡里撵乏兔儿”讽喻某些人利用别人的短处或困境,来做一些趁人之危的事情。

“兔儿满山跑,回来归旧窝。”这句俗语是说那些长期出门在外奔波的人,不管走得多远,最终还是要回到故土、家乡。

“兔子不吃窝边草,有草何必满坡跑。”这句俗语的后半句是说有福之人不必忙。除此之外,还有“兔儿尾巴长不了”“兔儿急了还咬人”等与兔有关的俗语,脍炙人口,家喻户晓。这些方言俗语生动形象,富有情趣,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又有鲜明的语言特色,是大众智慧的结晶,更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记忆。(刘 玮)

标签:

责任编辑:百科